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
冷水性鱼类养殖工程技术
冷水性鱼类深加工技术
首页 > 技术支撑 > 正文
我国虹鳟养殖生产现状和无公害养殖的紧迫性及前景
发布时间:2011/07/07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次数:

 

一、我国虹鳟养殖生产现状及无公害养殖的紧迫性

虹鳟鱼由于其自身的品质和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绿色、环保营养食品的性质,因此,在世界优质水产品养殖业中,虹鳟鱼养殖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近年来虹鳟养殖发展很快,1991年世界产量不足10万吨,1995年达到35万吨。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健康养殖的发展。欧、美、日等国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开始实行健康养殖,并在鲑鳟鱼的养殖用水、水流量、溶氧、养殖量、饲料营养、饲料添加剂、养殖设施、疾病防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标准,并严格实施。

虹鳟自1959年引入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是没有进行推广养殖,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借助于国家星火计划开始在老少边区进行推广,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致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和交通业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经从单一的农民养殖扩大到公司老板;经营方式已经从单一的养殖扩展到餐饮和游钓。目前养殖地区已经发展到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在内的25个省地。

虽然我国现有养殖水面逾2000亩,大小养殖场700多处,几乎每个大陆省份都有鲑鳟鱼养殖场,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而目前实际产量只有0.6万吨,仅占全球鲑鳟鱼产量的0.05%,商品鱼的市场价格平均24/千克。我国年消费虹鳟鱼约1.2万吨,另外的0.6万吨高品质的虹鳟则依靠进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于高品质虹鳟的需求将会稳步提高,我国虹鳟生产能力和市场价格上的差异,有历史上的,生产方式上的和养殖技术上的等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健康养殖技术水平低,没有建立优良品种选育体系,作坊式经营,良种更换率低,品种退化,加上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造成生产性能低、产品品质差。

目前虹鳟养殖生产现状的主要特点:

1.虽然科研落后于生产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不能满足养殖企业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近几年来,在水产专业杂志上介绍养鳟新成果、新技术的论文、总结报告比前几年大为增加,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仍然没有达到规模化养殖,由于没有足够的运行资本,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特别是在饲料加工工艺,深加工的产品形式,销售队伍素质等环节依然落后,严重制约了虹鳟养殖业的发展。从我国虹鳟产品结构来看呈倒二八,发达国家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虹鳟养殖业应该是深加工产品占80%,鲜活占20% 。从饲料选择上,西南一些养殖公司从食品安全和品质角度考虑已经大量使用了国外进口的高能量饲料。

3.对虹鳟产业的投资已出现多元化趋势  十年前只是边远山区的农民利用冷水资源进行作坊式养殖,而目前已有一些城内的社会力量看好养鳟业,加快了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的步伐,已开始注入资金,开展休闲和游钓渔业。

4.现代通讯网络开始进入虹鳟产业。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快速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相对来说,整个水产业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发展产业相对滞后。目前,水产科研部门比生产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有些虹鳟养殖者已开始重视此问题,如三北渔业公司已经建立了中国鲑鳟网,北京北欧玛公司拥有了自己的网页,届时客户可以随时登陆,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5.高品质虹鳟鱼产量呈增长趋势,部分初加工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主要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从苗种到成鱼都是使用的进口饲料,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其中200吨主要生产在四川,出口到捷克,预计未来几年中会有很大的增长,目前有些企业积极与欧洲联系出口事宜,如北京北欧玛公司已经拿到订单2000吨,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生产高品质虹鳟鱼的养殖场还很少,同时加工业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订单的要求。

我国尽管拥有巨大的水产品产量,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水产品10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属高品质种类(世界粮农组织提供,2002),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渔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水产养殖应该从数量型转向到质量效益型。另外,进入本世纪以来,人类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产养殖必须遵循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倡无公害的健康养殖模式。为此根据我国已经颁布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有关标准和相关法规,对虹鳟鱼的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技术进行综合规范,其中包括养殖品种选育、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与用药以及养殖环境管理等多项内容和指标。

下一页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