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长与年龄  
   
1.生长  
   
虹鳟的生长因水温、环境条件、给饵量而有很大的差异。与哺乳类动物不同,鱼类的生长是持续终生的,寿命可达8~11年。最大个体随产地和生长地区不同而异。在饲养条件下,最大个体其全长可达90厘米,重量可达7.2千克。在天然水域中,10龄虹鳟的重量可达25.4千克(Robins and Ray,1986),但通常很少超过9千克。
2.成熟年龄
通常雄鱼以二年、雌鱼以三年居多。成熟个体变幅在 15~40厘米之间。养殖环境条件下,雄鱼寿命5~6年,雌鱼6~8年,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过五次的例子。
3.影响生长的环境因素  
   
   (1)水温  可以影响虹鳟鱼的摄饵量、代谢强度和生长速度。最适温度是12~18℃。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超出此范围越多,生长越慢。与其他鱼类不同,虹鳟鱼具有冷水性鱼类生长生理的特征,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很低,为20℃,没有明显下限生长温度,在0.5℃的冰下水中仍能摄食生长。
    饲养条件下虹鳟鱼的生长因水温、饵料和水质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2-3列出了不同水温下虹鳟鱼生长的一般情况。
                        表2-3 饲养条件下虹鳟鱼的生长
 
  
   年均水温℃  | 
   满1年体重  | 
   满2年体重  | 
   满3年体重  | 
  
  
   12-14  | 
   100-200  | 
   400-1000  | 
   1000-2000  | 
  
  
   8-9  | 
   40-50  | 
   200-400  | 
   800-1000  | 
  
 
    (2)溶解氧  虹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养殖环境下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鱼的呼吸、摄饵和生长。维持生命活动所需溶解氧的最低值叫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于鱼池注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溶解氧安全临界值因水温的不同而不同,水温越高,溶解氧量越低、鱼体耗氧量越高,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也越高。所以高水温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溶解氧低于安全临界值的危险情况。溶氧量低于安全临界时,鱼的饵料效率和生长率就会急剧下降并会引起死亡。
    遮挡光线、停止投饵使鱼处于安静状态时,耗氧量会降低。正常饲养条件下的耗氧量约相当于安静状态的1.1~1.2倍(表2-4),施以光照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20%~30%。施以震动刺激,耗氧量增加40%~50%。施以水温变化的刺激,耗氧量增加30%~70%。由光照、震动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摄食也会引起耗氧量的增加,饱食状态下的耗氧量约相当于空腹状态的2倍,饱食24个小时以后.耗氧量明显减少。
              表2-4 安静状态下虹鳟鱼每千克鱼每小时耗氧量(毫克)
 
  
   水温(℃)  | 
                            体重(克)  | 
  
  
   1  | 
   2  | 
   5  | 
   10  | 
   25  | 
   50  | 
   100  | 
   200  | 
  
  
   5  | 
   72.1  | 
   66.5  | 
   58.8  | 
   53.2  | 
   45.5  | 
   39.9  | 
   34.3  | 
   28.7  | 
  
  
   10  | 
   130.9  | 
   119.7  | 
   105.7  | 
   95.2  | 
   81.2  | 
   70.7  | 
   59.5  | 
   49.0  | 
  
  
   15  | 
   186.2  | 
   171.5  | 
   152.6  | 
   138.6  | 
   119.7  | 
   105.7  | 
   91.0  | 
   77.0  | 
  
  
   20  | 
   238.0  | 
   219.8  | 
   196.0  | 
   147.8  | 
   154.0  | 
   135.8  | 
   116.2  | 
   99.4  | 
  
 
  
   鱼体大小不同,单位重量的耗氧量也不同,随着鱼体的长大,单位体重的耗氧量会逐渐降低。一群稚鱼的耗氧量约相当于同样重量成鱼的2~3倍。
    溶解氧是影响虹鳟鱼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淡水中饱和溶解氧量因水温和海拔高度不同而异。表2-5列示的淡水饱和溶解氧的情况,可供作了解池水溶解氧的参考。
 
                      表2-5 淡水饱和溶解氧量(毫克/升)  
  
 
  
   水温(℃)  | 
            海拔高度(米)  | 
  
  
   0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0  |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13.4 12.7 12.1 11.5 10.9 10.4 10.0 9.6 9.2 8.9  | 
   13.1 12.4 11.8 11.2 10.7 10.2 9.6 9.3 9.0 8.6  | 
   12.8 12.1 11.5 10.9 10.4 9.9 9.5 9.1 8.6 8.4  | 
   12.4 11.8 11.2 10.7 10.1 9.7 9.3 8.9 8.5 8.2  | 
   12.1 11.5 10.9 10.4 9.9 9.5 9.1 8.7 8.3 8.0  | 
   11.8 11.2 10.7 10.1 9.7 9.2 8.8 8.5 8.1 7.8  | 
  
 
(3)水质  
影响虹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pH)和氨氮(NH3)浓度。水的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H+)的浓度,—般用pH值表示。pH值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关系,pH值越小,氢离子浓度越高,水的酸性则越强;pH越大,氢离子浓度越低,水的碱性则越强。水产养殖生产一般将pH为6.5~7.5之间的水在水产养殖业认为是中性水。虹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致害因素是氢离子。氢离子的致害机理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是氢离子刺激鳃,使其黏液分泌亢进,过多的黏液沉积于鳃上产生了抑制呼吸的致害作用。在弱酸性水环境中,氢离子与有毒的氨氮(NH3)结合生成NH4,可减弱其致毒作用。
    来源于鱼体排泄物、粪便和残饵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虹鳟鱼致毒物质,可以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吸收、减弱血红蛋白向组织器官释放氧的机能,即使水中含有充分的溶解氧,在氨氮的影响下也很难被鱼体利用而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亚硝酸盐很不稳定,水中含量一般很少。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饲育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所以在接近中性的池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在溶解氧量低、二氧化碳量多的饲育水中,氨氮的毒性增强。在溶解氧量为5毫克/升以下的水中,当氨氮量达0.5毫克/升以上时,虹鳟鱼生长减慢,鳃易受损伤,其至会出现肾、肝组织功能障碍。当溶解氧量升至7毫克/升以上、氨氮量达0.8~0.1毫克/升时,饲育6周也不会产生有害影响。水温和pH越高,氨氮的毒性也越强。此外,混浊的水质会妨碍虹鳟鱼的视力,影响摄食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