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欧各国,其世界年产量近300 万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鲤鳞片、体色、体型等表型多样性、生化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的杂合性,为遗传育种、生物表型、器官进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体长是衡量表型分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用种内杂交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 对体长性状进行QTL 分析和定位, 为进一步开展相关QTL 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打下基础。 以体长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大头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为祖父母本,交配产生F1代,将F1 代的6 尾雌鱼, 采用常规的人工雌核发育方法获得一个群体, 在水族箱内饲养12 个月,对该群体(42 个F2 个体)进行表型测定。利用183 个微卫星标记对人工雌核发育F2 群体的42 个个体进行了标记回归分析,获得7 个与体长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为下一步QTL 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前提,为生长性状衰退现象提供遗传分析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