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鲫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很高,年产量达到195 万吨。为了提供更好的养殖品种,需要进行鲫优良品种的选育,而传统的选育基于表型性状,需要多代才能获得优良品种,即使获得了新品种,控制品种或品系的遗传衰退更难。随着DNA 分子标记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而分子育种的重要前提就是获得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利用79 个SSR 标记和22个EST- SSR 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 尾个体的基因型,筛选的101 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 定位研究;获得了4 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101 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丰富了鲫的微卫星标记数量,为鲫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 种生长性状的QTL 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为鲫鱼基因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